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65篇
  免费   2512篇
  国内免费   9532篇
  2024年   156篇
  2023年   816篇
  2022年   1065篇
  2021年   985篇
  2020年   951篇
  2019年   947篇
  2018年   872篇
  2017年   806篇
  2016年   917篇
  2015年   1042篇
  2014年   1512篇
  2013年   1283篇
  2012年   1541篇
  2011年   1674篇
  2010年   1582篇
  2009年   1808篇
  2008年   1938篇
  2007年   1621篇
  2006年   1510篇
  2005年   1373篇
  2004年   1295篇
  2003年   1162篇
  2002年   1184篇
  2001年   1109篇
  2000年   879篇
  1999年   658篇
  1998年   540篇
  1997年   548篇
  1996年   545篇
  1995年   473篇
  1994年   515篇
  1993年   376篇
  1992年   297篇
  1991年   256篇
  1990年   252篇
  1989年   267篇
  1988年   139篇
  1987年   88篇
  1986年   60篇
  1985年   103篇
  1984年   71篇
  1983年   81篇
  1982年   43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3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14篇
  1950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93.
Hitt.  Ja 《Acta Botanica Sinica》1998,40(11):981-987
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种子植物发现于北美和欧洲西北部的晚泥盆纪地层。这些种子植物可能起源于前裸子植物,即解剖构造上较为进化的一类蕨类植物。然而,从目前的证据来看尚无法确切判断这些种子植物起源于前裸子植物中的某个特定类群,比如古羊齿目和戟枝木目。作者总结了种子植物祖先的有关证据,并对目前已知的最早的种子植物的形态进行了概述。由于种子植物自出现起即表现出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因而尚无法对某个可能的祖先形态作出判断。目前的研究尚不能确切回答种子植物起源的全部问题,仍需寻找有关前裸子植物与种子植物过渡类型的新证据。作者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4.
95.
《亚热带植物科学》主要刊载亚热带植物的育种栽培、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形态结构、生态、分类、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以及园林绿化、园艺花卉等方面最新的研究论文、报告、简报及综述。  相似文献   
96.
周汝尧 《生命世界》2013,(11):48-55
甘肃省瓜州县地处河西走廊西端,自古即以出产蜜瓜闻名于世。2003年,当我第一次来到此地时,该县名为“安西”。2012年,当我再次来到此地时,该县已改为它曾经用过的名字“瓜州”。在过去的千年岁月里,  相似文献   
97.
真菌曾被列入植物的范畴,被作为植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它们被看作一类不含叶绿体的植物。目前已经了解,在地球上真菌的种类在100万种以上,而维管植物的种类在30-35万种之间。因此,研究和了解地球上这两组庞大的生物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十分有意义的,也是目前非常活跃的科学领域。真菌和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相互依赖,也即相生的一面。现代化石和分子方面的证据证实,真菌和植物的这种相互作用是从远古开始的,是从这二组生物群体出现在陆地上就开始的。事实上,学者认为,最远古、最原始的植物可能是借助于同真…  相似文献   
98.
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的今天,生态摄影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生态摄影为生物的多样性提供可视的证明,还原了世界真实的色彩,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对生态保护事业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生态摄影更应该具有生态道德,一些参与生态摄影的人为了获取画面不择手段,对于拍摄的生物或自然造成了干扰甚至破坏。这实际上依然是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在作怪,这需要所有的生态摄影人调整一心态,不能不择手段地诱拍、摆拍甚至伤害要拍摄的生物以获取罕见的照片作为炫耀的资本。为了生态摄影而反生态,这就大大背离了最初的、也是最根本的原则。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才应该是所有生态摄影者应该追求的境界。同时,生态摄影也应该跳出原来的野生动物生态审美的狭小圈子,记录已经被破坏或者正在恶化的生态现状,以引起人们的深思,揭示人类以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的弊端和不可持续性。生态摄影是用摄影留下生物美丽的瞬间,但也应该遵循可持续的原则,让生物在属于它的自然中继续美丽地生存下去。  相似文献   
99.
土壤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环境问题。植物—微生物联合原位修复是通过微生物与植物的联合作用,分解植物根系周边土壤中的有机物,具有安全,经济和高效等特点。本文结合文献,重点介绍了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原位修复的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00.
This study compares results on reconstructing the ancestral state of characters and ancestral areas of distribution in Cornaceae to gain insights into the impact of using different analytical methods. Ancestral character state reconstructions were compared among three methods (parsimony, maximum likelihood, and stochastic character mapping) using MESQUITE and a full Bayesian method in BAYESTRAITS and inferences of ancestral area distribu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parsimony-based dispersal-vicariance analysis (DIVA) and a newly developed maximum likelihood (ML) metho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mong the six inflorescence and fruit characters examined, "perfect" binary characters (no homoplasy, no polymorphism within terminals, and no missing data) are little affected by choice of method, while homoplasious characters and missing data are sensitive to methods used. Ancestral areas at deep nodes of the phylogeny are substantially different between DIVA and ML and strikingly different between analyses including and excluding fossils at three deepest nodes. These results, while raising caution in making conclusions on trait evolution and historical biogeography using conventional methods, demonstrate a limitation in our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character evolution and biogeography. The biogeographic history favored by the ML analyses including fossils suggested the origin and early radiation of Cornus likely occurred in the late Cretaceous and earliest Tertiary in Europe and intercontinental disjunctions in three lineages involved movements across the North Atlantic Land Bridge (BLB) in the early and mid Tertiary. This result is congruent with the role of NALB for post-Eocene migration and in connecting tropical floras in North America and Africa, and in eastern Asia and South America. However, alternative hypotheses with an origin in eastern Asia and early Trans-Beringia migrations of the genus cannot be ruled ou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